- 竹生万物低碳富民探索“以竹代塑”
- 越来越多人喜欢使用长方形日式竹制茶托盘的原因
- 为什么现在人都喜欢用实木水果碗沙拉环保木碗
- 为什么现在的人都喜欢使用竹制品制作的厨房用具
- 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让竹产品从更多到更好
- 沙拉搅拌木盆是一种传统的厨房工具
邮箱:demo@eyoucms.com
手机:13900001111
电话:400-123-4567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某某科技园
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让竹产品从更多到更好
风吹竹山,绿浪翻滚,杨进财的竹山也在其中。“面积不大,产量却很可观。”杨进财介绍,“可采伐用作竹材的毛竹平均生长周期只有3—5年,年均亩产量约1吨。”
竹子出材快、可再生、可塑性强,是上好的环保材料。瞄准竹资源优势,政和早有发展竹产业的想法。然而,原生竹材易发霉生虫,工艺短板如何克服?
2003年,政和引入竹加工技术。一根根毛竹经过开片、炭化、烘干、热压等近10道工艺,变为一块块竹板材。“炭化去除了糖分,烘干带走了水分,做成的板材也极大方便了后续加工。”政和县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富强说。
有了工艺加持,第一批竹产业从业者率先试水,从一双筷子、一块砧板出发,政和的竹产业快速发展。然而,问题也随之而来。2009年,福建省祥福工艺有限公司成立时,当地竹产业发展正热。“初期产品多以模仿为主,各家工艺相似,产品同质化,价格持续走低。”该公司董事长杨忠说。
“必须引导企业培育自身竞争力。”2012年,政和县委、县政府出台文件,每年由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,专项用于竹产业发展,重点支持竹企业提高产品研发和工艺水平。
如今在祥福公司,仅竹茶具就有200多个品种。“在政策支持下,我们不断精进工艺,每突破一种工艺,就创新一类产品。如今,公司已经拥有157项专利,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刷新。”杨忠说。
竹桌、竹椅、竹架、竹餐盒……走进祥福竹工艺博物馆,访客们为如此丰富的品类感到惊讶。2020年,在政和县政府资助下,祥福竹工艺博物馆成立。“传统观念中,竹制品几乎等同于一次性筷子、牙签等用品。建设竹工艺主题博物馆,让人们看到了竹制品应用的更多可能。”杨忠说。
“工艺是基础,竹工艺不断精进,竹产品才能百花齐放。”张富强介绍,截至2023年底,政和全县共有竹具工艺加工企业220余家,其中规模以上竹企46家,拥有各项专利788项,可生产茶具、餐具、家具、灯具、竹炭、竹工艺品、竹空间等七大系列竹产品3600多个品种。